联系我们
市场总监:134 1751 7993
市场一部:199 2490 3229
市场二部:132 4943 4917
市场三部:188 1903 1917
市场四部:134 1186 2305
市场五部:195 4055 1536
特别策划 | 中国银行:外汇先行者【财经杂志】
发布日期:2019-01-01 00:33:28 点击数:1661次 信息来源:http://www.boc.cn/aboutboc/ab8/201812/t20181226_14466260.html
2018-12-26
根据邓小平同志“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指示,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在这一轮改革中,外汇业务先行者——中国银行一路领先成长。
1979年2月,中国银行从人民银行抽离出来,行使了外汇管理总局职能,并被明确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代理国家外汇(黄金)储备管理,至此,中国银行外汇资金部应运而生。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银行积极承担起对外筹资的重任,为国家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外汇资金。1979年-1992年,中国银行通过“三贷”(外国政府贷款、政府混合贷款和买方信贷)、商业贷款和发行国际债券共筹措资金168.4亿美元,成为国家对外筹资主渠道。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外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银行在打破专业银行界限,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型的同时,又成为我国对外融资的窗口。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金融市场持续发展,中国银行在不断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国内金融市场业务。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中国银行全面提升全球服务能力,资金交易业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业务品种涉及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商品与贵金属市场、期权市场、利率类衍生品市场及信用类衍生品市场等,中国银行资金交易业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银行已经从一家最初的专业外汇银行发展成为综合性专业银行。2018年中期业绩显示,该行资产负债稳健增长,截至今年6月末,集团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合计分别达到20.29万亿元、18.68万亿元和1.61万亿元。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收利润1090.9亿元,同比增长5.21%。实现净利息收入1767亿元,同比增长7.06%。
中国银行依然在加快全球化布局,目前海外机构分布在5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机构资产总额达8412亿美元,在集团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达25.7%,国际化业务保持国内领先。
外汇起家
20世纪80年代,因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日益增多,外币大量增加,甚至导致一些沿海城市外币流通,造成混乱。
为了加强外汇管理,国务院授权当时的外汇专业银行——中国银行作为唯一的机构发行外汇兑换券。
据中行介绍,外汇券是一种有外汇价值的人民币票券,并不是一种货币。当时政府规定,短期入境的外国人员在指定范围内购买物品必须使用外汇券,因此外汇券就成为了外国人进入中国的“国家名片”。
历史资料记载,从1980年到1989年,中国银行外汇券发行量累计310亿元,在市场上流通的约有41亿元,外汇券既方便了外国旅客,又增加了中国非贸易外汇收入。后来由于外汇制度改革,[深圳做账(帐)报税公司、专业财务代理公司]外汇券于1995年1月1日停止使用。
根据中国银行行史记载,早在1915年中国银行就开始经办外汇业务,当时“财政部”批准中国银行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广东五家分行试办外汇业务。20世纪20年代初期,香港中国银行经理贝祖诒就曾尝试在日本和新加坡筹设分行,后因客观原因而夭折。
作为外汇专业银行,中国银行还积极承担起对外筹资的重任,为国家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外汇资金。1979年-1992年,中国银行通过“三贷”(外国政府贷款、政府混合贷款和买方信贷)、商业贷款和发行国际债券共筹措资金168.4亿美元,成为国家对外筹资主渠道。
1979年8月,中国银行与日本31家银行签订100亿美元贷款协议;1980年,中国银行与瑞士出口信贷公司签订第一笔西方国家政府贷款协议;1981年10月,中国银行与美国进出口银行签订第一笔贷款协议;1989年6月,中国银行与巴黎国家信贷银行签署贷款协议;1992年6月,中国银行与日本输出入银行签署50亿美元能源贷款协议。
资料显示,除“三贷”外,中国银行还通过发行国际债券筹措资金。1984年,中国银行在日本发行债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业第一次在海外发债,这笔金额为200亿日元、期限为十年的债券,发行主干事是日本野村证券公司,主受托行为日本东京银行,中国银行这次发行的债券被东京市场定为最高信用等级,债券发行取得成功,也打开了中国银行进入日本金融市场的局面。
1987年4月,中国银行在新加坡发行2亿美元浮动利率债券;1987年10月21日,中国银行在伦敦发行2亿美元五年期欧洲美元浮息债券;1994年3月,中国银行又在纽约发行了5亿美元扬基债券,创下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金额最大、期限最长的海外债券纪录。
此外,商业贷款也是中行对外筹资的渠道之一。1986年,中国银行作为牵头银行,组织了我国第一个以项目贷款方式引进外资的大型能源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国际银团贷款。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准中国银行成为唯一一家可接受客户委托、代理买卖即期和远期外汇的银行,开启了中国银行对客外汇买卖业务发展的序幕。
自此,中国银行资金交易业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立了当时国内第一家专业的标准化交易室。历史资料显示,中国银行是最早参与境外伦敦金市场的中资银行,是伦敦黄金白银市场协会(LBMA)成立时的唯一中资银行会员,也是当时唯一具备境外黄金交易经验的中资银行。
此外,中国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业务紧密布局。1994年成为全国外汇交易中心首批做市商;1996年成立人民币资金拆借中心;1997年率先在国内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在对客户资金管理业务及债务风险管理业务(债务保值业务)方面有所突破。中国银行在境内外金融市场全面开展资金交易业务,成为市场中最主要的人民币交易做市商。1999年中国银行机构改革后,最终实现了本外币资金业务的经营合一,资金交易业务从此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全球布局
全球化发展是中国银行与生俱来的基因、百年传承和积累的特色。作为我国持续经营时间最长、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在成立之初,就担负着筹措海外资源支持国内建设的重任。从1917年设立香港中行开展外汇汇兑业务算起,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历史也已过百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在中国与全球经贸往来更加紧密的背景下,中国银行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逐渐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了国际化经营能力,拓展了境外机构布局,发展了与全球接轨的产品体系,并逐渐形成了与外国金融机构合作及竞争的能力。
改革开放后,中国银行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下,加速全球布局。1979年,经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耿彪等领导人批准,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开业,这是解放后中国银行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分行。
1985年4月17日,中国银行悉尼分行复业,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向时任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表示祝贺;1985年11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接见中国银行海外行总经理会议代表;1987年1月2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中国银行东京分行;1988年10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参加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招待会。
1991年9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中国银行、保险公司海外机构总经理会议代表;1993年5月1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加拿大中国银行开幕酒会上致辞;1995年11月6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切接见中国银行海外行会议代表;1997年12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接见中国银行海外行总经理会议代表;1997年10月,中国银行布达佩斯代表处开业;1998年3月31日,中国银行圣保罗代表处开业。
2013年以来,中国银行积极配合国家对外发展战略,借助海外机构发展,主动强化责任担当,以金融力量服务国家外交工作需要。201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共同见证了新西兰子行开业;2015年3月,奥地利总统访华时亲赴中行,对中行在奥地利设立机构提出期望;2015年8月,捷克总统亲自出席中行布拉格分行开业仪式;2016年9月,毛里求斯总统为中行毛里求斯子行开业剪彩;秘鲁总统上任后首次访华即赴中行出席投资洽谈会,并明确表示支持中行在秘鲁设立经营性机构;2017年6月,爱尔兰总理亲自出席中行都柏林分行开业仪式;2017年11月,中行应邀在巴基斯坦总统府举办卡拉奇分行开业仪式,巴基斯坦总统亲自出席。
目前,中行在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500多家分支机构,其中覆盖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和“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最广的中资银行。
截至2017年末,中国银行海外机构资产总额达8333亿美元,在集团资产总额中占比达25.99%;税前利润对集团的贡献度达29.50%,继续保持国内同业领先优势。海外机构龙头依然保持强劲增长,2017年中银香港核心盈利达284.81亿元,较2016年上升15.9%,再创新高。
2018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中行业务全球化稳步推进,上半年,海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57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4%。
近年来,中行全球客户拓展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中行更注重于全球市场,针对客户实需,做好全球经营,服务全球企业,争做世界500强等跨国企业的主要合作伙伴,努力成为境外国家和地区当地主流客户的合作银行。另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用好中国元素,利用自身广泛的海内外机构网络和综合化平台,“十八般武艺”俱全的独特优势,努力为中资“走出去”、外资“引进来”企业提供前、中、后台在内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在全球化产品服务体系上,中国银行在境内外币存贷款业务、全球优质并购贷款、出口信贷及结构化融资、境外现金管理、大宗商品、境内外资金交易、投行与资管、境外财富私行、境外网络金融等领域建立了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始终保持市场领先优势。
例如,在境内外币公司存款业务方面,依托多币种的一般存款产品以及大额外币无固定期限、大额外币分层计息等特色存款产品,为客户提供了综合优质的存款产品服务,成为同业内外币存款规模最大的银行;在全球现金管理方面,已形成覆盖国内、亚太、欧非、美洲的全球网络布局,2017年蝉联国际权威金融媒体《欧洲货币》“亚洲现金管理银行”等国际奖项。
在高端融资服务领域,中国银行叙做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战略的有市场影响力的跨境并购、出口信贷及结构化融资项目,连续三年蝉联亚太区并购融资排行榜第一(汤森路透),长居亚太地区(除日本外)银团市场首位、EMEA(欧洲、中东及非洲)及美洲银团市场中资银行首位。
助力“一带一路”
借助外汇业务以及全球化网点布局优势,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银行结合自身特点和业务实际,加快完善沿线国家机构网络布局,积极为“走出去”企业服务,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国际化业务,铺设金融网络,打通金融通道,引入金融活水,多措并举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以来,中国银行“一带一路”主题债券总规模已高达百亿美元,涉及亚、欧、非等12家分支机构,位于“一带一路”及其延伸地带,彰显了中国银行全球布局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契合;发行币种涵盖人民币、美元、欧元等6个币种,深刻诠释了“一带一路”倡议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发展理念。
二是积极拓展外汇报价产品,丰富保值金融产品,为“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保驾护航。目前,中行提供的外币报价币种已达62个,其中新兴市场货币5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28个。并形成即期结售汇、远期结售汇、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掉期、货币掉期、不可交割远期、期权等一系列保值产品。中行利用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帮助客户辨识市场方向、把握交易时机,综合利用多种保值产品为客户设计风险管理方案,帮助大量“走出去”企业客户达成保值避险目标。
三是持续加强与沿线主权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合作。2017年1月,中行匈牙利分行与卡拉奇分行筹备组联合发起了巴基斯坦财政部3亿美元三年期贷款项目,开创了中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机构合作的新模式。目前,中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约500家代理机构,是亚投行指定的独家资本金开户行、独家美元清算行,并作为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金融组组长单位,积极推进理事会与新开发银行的合作。抢先国内同业在全球搭建和完善与主流商品交易所的合作平台,目前已与境内外近20家交易所建立合作关系。
四是利用综合化平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银国际在能源、金融、环保及交通基建等领域帮助“一带一路”相关中资企业上市融资。中银投资积极参与投资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和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银证券担任长电科技发行股份购买新加坡集成电路资产项目的独家财务顾问、主承销商。中银集团保险2017年以来共参与“一带一路”项目8个,涉及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土库曼斯坦等国家。中银保险承保了诸多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保险项目,2017年承保的境外业务中超过50%的项目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银航空租赁积极与俄罗斯、印度、卡塔尔、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及沙特阿拉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公司客户开展合作。
在中资银行不擅长的欧洲债务资本市场,中国银行精准布局,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6年1月,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中石化首个海外合资炼化项目——延布炼油厂项目正式投产,正在沙特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投产启动仪式。
在上述项目中,中国银行以银团牵头行和全球代理行身份参与该项目,成为数十家国际银行参与的银团中唯一的中资银行,专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得到了国际同业的高度认可。
2015年以来,中行参与的“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还包括: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签署了迄今为止中俄之间最大的商业银行贷款;为约旦最大电站项目——约旦阿塔拉特油页岩电厂筹组银团;独家支持“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项目”等。
截至2018年三季度,中行“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累计跟进“一带一路”区域重点项目逾600个。自2015年至2018年三季度,中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实现授信新投放约1239亿美元。
中行通过境内外汇贷款、境内外业务联动、境外机构融资、协助境内企业赴境外发债、贸易融资产品的境内外联动等方式,帮助中资企业实现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投资与产能合作。同时积极支持境外中国经贸合作区建设,已支持了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泰中罗勇工业园和越南龙江经济贸易合作区等合作区的发展,累计对合作区股东及企业授信约3亿美元。
在加大金融支持的同时,中国银行积极探索以高端金融培训形式宣传“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2015年以来,中国银行先后面向5大洲27个国家举办了6期“一带一路”国际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柬埔寨首相洪森、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塞尔维亚前总统尼科利奇等政要出席研修活动,200余名相关国家政商精英踊跃参训,其中副部级以上人员约70人。研修班综合运用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参观考察、文化体验等形式,充分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入研讨国际经贸金融领域的合作机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银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打造人民币国际化主渠道银行,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中国银行自1986年起经营人民币储蓄业务,迄今已形成了本币业务和外币业务全面发展、本土业务与国际业务协调推进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中国银行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机遇,主动顺应境内外市场的变化,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清算量全球第一。中国大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约四分之一通过中国银行渠道办理,市场份额稳居首位;海外人民币存款、贷款规模保持市场领先;人民币资金交易和金融市场业务专业优势明显,熊猫债承销排名稳居市场首位,离岸人民币债券承销排名稳居中资银行首位。
中国银行的公开材料显示,其为客户提供的人民币国际化产品体系涵盖结算、融资、信贷、清算、交易、债券、理财、投资、托管等全产品线,业务范围覆盖全部经常项目和监管政策框架内的资本项下业务。
未来,中行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清算渠道,推动人民币在“走出去”项目中的运用,推广离岸人民币兑换、资金交易、债券发行与承销等服务,满足人民币跨境运营和投融资需求。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支持“石油人民币”发展,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
因人民币国际化业务领域具有卓越的国际声誉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中国银行多次获得境内外权威机构颁发的金融服务大奖,并且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领域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在众多国际金融组织担任要职,可为客户提供强有力的业务保障。
近年来,中国银行发挥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领域的专业优势,独家编制和发布《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白皮书》、“跨境人民币指数”(CRI)、“离岸人民币指数”(ORI)、“境内外债券投融资比较指数”(CIFED)和“‘一带一路’人民币汇率指数”(OBORR)等多个专业研究成果,为不同的市场主体提供观察和了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窗口,成为衡量人民币国际化动态的重要风向标。
来源:财经杂志 2018-12-25